close

養生粥解夏暑

21日是夏至節氣,氣溫再度攀升。專家表示,此時人體處於新陳代謝加速的狀態,是陽氣最旺的季節,也是很多疾病高發的季節,要從飲食起居上進行調節。

undefined

晚睡早起飲食清補

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杜金行表示,夏至前後的養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:精神方面,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,忌惱怒憂鬱。起居方面,要順應晝長夜短的特點,晚睡早起,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但要避開太陽直射、注意防暑;中午最好能小睡一會兒,時間以30分鐘至1個小時為宜,以解除疲勞。

此時的飲食宜以清補為主,要多吃蔬菜、豆類、水果,如菠蘿、苦瓜、西瓜、芒果、綠豆、赤豆等。還要多吃瓜果蔬菜,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。當人體大量出汗後,不要馬上喝過量的白開水或糖水,可喝些果汁或糖鹽水,以防止血鉀過分降低。鉀元素可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,含鉀較多的食物包括蕎麥、玉米、紅薯、大豆、香蕉、菠菜、莧菜、香菜、油菜、甘藍、芹菜、大蔥、青蒜、土豆、山藥、鮮豌豆、毛豆等。

專家推薦六大養生粥

炎熱的天氣總讓人覺得食慾不振,好消化的粥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。專家推薦了幾款夏季養生粥品,大家不妨一試。

西瓜皮綠豆粥:

做法:先將大米同綠豆入鍋煮10分鐘,削去西瓜皮的外表硬皮,切成丁後加入到鍋內,用旺火煮沸,再轉用小火煮成粥,吃時可加些白糖或陳皮絲。蓮子百合粥:

做法:將百合切成小塊,蓮子用熱水泡軟,然後加入大米和百合同煮,待水燒開後,再放入蓮子和小棗,改用中火繼續熬煮到熟。

冬瓜瘦肉粥:

做法:大米入鍋後煮25分鐘,將冬瓜切成小方塊,豬肉餡加鹽、濕澱粉拌勻後同加入鍋中,繼續煮10分鐘。絲瓜粥:

做法:先將大米放入鍋

中用旺火燒開後,改用小火煮至六成熟。再將絲瓜洗淨去皮,切成豆粒大的塊加入到粥中,煮到瓜爛粥熟即可食用。

苦瓜菊花粥:

做法:將大米和菊花洗淨入鍋煮至水開,把苦瓜去瓤切成塊後,同冰糖一起加入鍋內,用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可。

荷葉蓮藕粥:

做法:先將荷葉洗淨切碎後,放入鍋內,水燒開後撈出荷葉,汁留下,再將蓮藕切成小粒,與大米一起加入汁中煮成稀粥,加白糖調味後便可食用。

熱湯解暑美味度夏

炎夏,清涼的飲品是人們解暑的首選。其實夏天喝一些特殊的湯也能起到解暑作用,並能及時補充夏季人們流失較多的營養素。

生津補耗多喝湯

夏季炎熱,很多人胸悶,胃口不佳。大量流汗會使血壓下降,增加中暑危險,還會引起鹽分大量喪失,從而影響胃液中鹽酸的生成,不利於鐵和鈣的吸收,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。

京城名廚、高級烹飪技師胡曉指出,想消暑,最好的方法是喝湯,喝湯有利於排汗,既能解暑又能降溫,尤其適合老人和孩子。

他建議人們夏天多喝素湯,夏季有各種新鮮蔬菜,含有大量鹼性成分並溶於湯中,常喝可使體內血液呈正常的弱鹼性狀態,並使沉積於細胞中的污染物或毒性物質重新溶解後隨尿排出體外。番茄土豆湯、綠豆湯等也可以常喝,都有清熱解暑的功效。

巧做四款解暑湯

下面就由胡曉為大家推薦四款清涼湯,幫你度過炎炎夏日。

絲瓜木耳湯

湯料:絲瓜、水發木耳。

做法:1.將絲瓜去蒂,刮洗乾淨,對剖兩半切片。

2.將木耳去蒂淘洗乾淨,撕成片狀。

3.鍋中加入清水,燒開後,放入絲瓜,鹽,胡椒粉,絲瓜斷生時,下木耳略煮片刻,放味精攪勻,盛入湯盆中即成。

綠豆百合湯

湯料:綠豆、百合、雪梨、芹菜。

做法:1.將綠豆、鮮百合洗淨。雪梨、芹菜切丁。

2.把綠豆倒入鍋中,加入清水,大火煮開後,繼續保持用大火煮兩分鐘。

3.關火撈出綠豆。將鮮百合、雪梨丁和芹菜丁放入,繼續加熱綠豆水,再次煮沸後改小火煮5分鐘即可。

4.待綠豆百合消暑湯冷卻後,放冰箱內冷藏兩小時後飲用口感更佳。

酸梅湯

湯料:烏梅、白糖、桂花。

做法:1.選用優質烏梅一兩用清水洗淨。

2.放在開水中浸泡7至8個小時,再熬煮一小時(文火)。然後將湯水濾去殘渣。

3.再加入涼開水6至7斤,加些桂花和適量的白糖(依個人口味而定),煮沸後冷卻即可飲用。如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則酸甜涼爽,清香可口。

冬瓜海帶薏米湯

湯料:冬瓜,豬骨,海帶適量,薏米適量,蜜棗四顆。

做法:1.先泡海帶,海帶泡起比較多,所以一點點就夠了。

2.將豬骨剁成幾大塊,滗出水,去掉豬骨多餘的脂肪與腥味。

3.煮開一鍋沸水,然後倒入電子煲裡,放入以上湯料,水沒過湯料為好,按好煲湯程序,等3小時就可以了。

4.最後加入鹽調味。

冷飲消暑效果差

天熱時人們都偏愛涼性的食物,喜歡吃冰淇淋、喝冷飲。這些真能達到消暑解渴的目的嗎?衛生部健康教育指導首席專家孫樹俠表示,吃冷飲只能暫時降低體內的溫度,卻沒有消暑解渴的作用。中醫講解暑上講究“以熱祛熱”,雖然夏季氣溫比較高,但是人體內還是有虛寒的,吃溫熱的食物比較適宜。

孫樹俠表示,天熱時大量進食冷飲不僅不利於消暑,大量食用後,胃腸血管迅速收縮,血流減少,還會影響胃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,出現食慾下降、腹痛、腹瀉及發熱等症狀。同時,大量食用冷飲後,體內溫度驟降,會影響身體散熱,使中暑的機率加倍。

孫樹俠還表示,天熱想消暑建議要“以熱祛熱”,多吃溫熱飲食,讓身體適當出汗,有助於帶走體內的暑濕之邪。“我國很多地方有入伏之際吃羊肉進補的習俗。因為溫熱的食物攝入後可刺激體內的毛細血管擴張,有利於熱量的散發。另外,吃羊肉還有助於恢復消耗的體力,所以夏天應該都喝點熱茶、吃熱湯麵等都有利把汗發出來,解暑效果更好。”

藥茶消暑分清“乾濕”

炎炎夏日,各類清涼解暑的飲品熱銷,專家指出,市場上很多所謂的“養生茶”中含有各類中草藥,不可盲目用來解暑,而需根據自身體質進行選擇。

地安門中醫門診部主任醫師尹志超強調,夏季想要消暑防病,的確可以喝一些中草藥茶,但首先需要分清暑熱的類型,其次是要根據人的體質來選擇。

他表示,暑熱致病可分濕熱型和乾熱型兩種。高溫、高輻射屬於“乾熱”,強烈的太陽照射和較高的溫度導致人體水分大量散失,若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就非常容易中暑。而高溫、高濕度的濕熱天,人體不能正常排汗,皮膚血流量和心臟血液輸出量大大增加,心衰發生率和心髒病死率也會增加。

尹志超建議,濕熱型應選取清熱解毒、疏散風熱類中藥,如菊花、薄荷、金銀花等。乾熱型暑熱應選取益氣解暑、養陰清熱類中藥,如麥冬、玄參、西洋參等。他強調,金銀花、薄荷等屬涼性,寒性體質的人要慎用。三七花不建議和其它花茶一起食用,單味食用效果最好。

薏米小豆防暑濕

今天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最炎熱的節氣——夏至。專家表示,夏至節氣養生應特別注意防暑濕。

北京中醫藥大學內科教授杜金行表示,暑濕之邪侵害人體,會導致頭暈胸悶、口中黏膩、飲食無味、肢體困重等症狀,因此大暑節氣養生應特別注意防暑濕。可多食用一些清暑解熱、芳香化濕的食品,如茯苓、綠豆、佩蘭、藿香、蓮子、薄荷、薏米等。推薦的食療方有薏米小豆粥(薏米20克、綠豆20克、大米100克)和薄荷粥(薄荷5克、薏米50克)。杜金行還推薦了橘皮香​​荷飲作為清暑祛濕、理氣解表的茶方。具體的做法是:先將橘皮10克和香薷10克煎煮20分鐘,再加入薄荷煮5分鐘,服用時加入少許冰糖。

天氣炎熱,不少市民喜歡用蓮子心、杭白菊製作解暑湯飲。對此,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心內科主任黃力表示,平時怕冷,易手腳發涼、大便稀等體質虛寒的人最好少喝。同時,由於杭白菊有降壓功效,血壓偏低的老人要少喝。

杜金行提醒,盛夏季節常備一些防暑藥物很有必要,如金銀花、菊花、藿香正氣水、仁丹等,可以在身體感到不適的時候及時服用。

自製解暑湯飲不怕暑熱來襲

夏日太陽毒辣,氣溫悶熱,稍不注意就有中暑的風險。此時可在家自製一些解暑茶湯,不僅補充營養,更能消暑。

夏天一到,很多人都喜歡用蓮子心泡水喝。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心內科主任黃力表示,用蓮心12克,開水沖泡後代茶飲用,每天早晚各飲一次,有顯著的強心作用,能擴張外周血管,降低血壓。這款飲品尤其適合夏季飲用,此時心臟最脆弱,暑熱逼人容易煩躁。蓮心除了能去心火,還能治療口舌生瘡、有助睡眠。但其性涼,平時怕冷、易手腳發涼、大便稀等體質虛寒的人最好少喝。

一說到夏天的清熱飲品,不少人都會想到菊花泡水。黃力表示,泡茶時所選的菊花應為甘菊,其味不苦,尤以蘇杭一帶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,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飲用,每日3次。也可用菊花加金銀花、甘草同煎代茶飲用,有平肝明目、清熱解毒之特效。不過,由於其有降壓的功效,血壓偏低的老年人要少喝,避免出現低血壓症狀。

此外,加少量鹽分(0.2%以下,剛能感覺出若有若無的鹹味)的蔬菜汁,或加少量鹽分的豆湯,如紅豆湯、綠豆湯、黑豆湯等,防暑補水效果較好,可以補充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,並能避免高糖分的不利影響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夏至 食療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ctor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